Story
蘆葦女力:從廢棄豆袋到婦女自信人生
文/袁世珮
攝影/王星鑑
人們日常一杯咖啡,在氤氳香氣中,少有人想到這咖啡的來處與去處。
在萬華龍山寺旁、艋舺公園下,在捷運共構的B2層,一間小小的店,清一色麻布製品,那便是咖啡麻布豆袋在完成從世界各地運送咖啡豆來台的使命後,免於被扔棄的重生之地。
「蘆葦女力」賦予廢棄麻布豆袋創造婦女培力、永續環保及社區深耕的全新使命,以工藝帶動公益,豆袋與婦女都因此再度綻放。執行總監洪寧說:「有效使用麻布豆袋這樣的媒材去呈現人和物再生的價值,就是我們想要做的事。」
循環經濟:豆袋的再生之旅
「Swing Reeds蘆葦女力」為春芽公益創新發展協會旗下以社會創新為核心的微型品牌,2018年起和路易莎咖啡合作麻布袋加值計畫,結合社區婦女,將麻布袋再製成有質感的背包和生活用品,不僅為豆袋找到了全新的用途,也讓中高齡婦女在手作中獲得藝術療癒,並重新找到歸屬感與價值。
洪寧指出,蘆葦女力具備社會創新與社福團體的雙重屬性,走環保永續與婦女培力的雙軌策略,以婦女就業、婦女自我價值培力與身心靈提升、因應氣候行動和創新媒材研發提高麻布豆袋使用率的四大構面,捲動各界多元參與的跨域合作。
臺灣一年進口約四萬公噸的咖啡豆,產生130萬個麻豆袋,這些豆袋多數被丟棄,經蘆葦女力變廢為寶,一個豆袋的再生可以減少387克的碳排量,一年可為地球減碳1000公斤。
店裡展售的純手工製的麻布製品,經由巧思的框圖,將豆袋上的資訊紋樣保留成最美圖騰,再製成各式包包與小物件,為路易莎設計的提袋都到第四代了。洪寧說:「我們不做降級再生,而是透過創意,讓廢棄物達到最極致的利用。」
蘆葦女力還與台大森林系合作,將豆袋變成環保板材,最大化原始媒材的再利用價值;若還有餘布,也會送給園藝使用。另外,蘆葦女力也自2024年起與全家超商合作,針對逾4000家門市一天8000個以上的咖啡豆鋁箔包,研究製作實用性商品。
婦女的閃光舞台:從手作到人生綻放
讓咖啡豆袋綻放新生的,是女子的巧手。蘆葦女力不只是環保行動,更是一個婦女賦權的場域。
洪寧指出,許多中高齡婦女想重返職場,會希望做有意義的事,找到能發揮價值的職業,能自我實現、經濟獨立,同時也獲得社會支持與休閒活動,在手作活動中得到療癒與同儕感。
蘆葦女力提供的不是傳統職場,而是一個溫暖的過度空間,她們可以在這裡學習技能、參與手作課程,甚至成為講師,將自身經驗傳遞給更多人。
例如2024年的「縫寫自我」女性圖像活動,18至20名學員,年齡在30至70歲,有各種身分,三成是退休人士。她們平時忙於家庭、工作,也許已過了愛照鏡子的時候,經過學員互相拍照,她們檢視自我,為自己做圖像,不管是曾經的自己、理想的自己,在麻布豆袋上縫製出來,成為世上最獨一無二的包包,同時也完成了與自我的對話。
蘆葦女力還舉辦為期五個月的蘆葦學院。洪寧說,為讓學員在人生各種難關時依然能找到能量,S-LAB便提供舞台,幫助學員們生產、設計、展售,甚至當講師,安排業師全程「陪跑」訓練,安排實習。課程中還教看電費單,學員們要會算碳排,了解淨零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
在畢業典禮上,一位學員激動地說,當她回看第一堂課寫給自己的信,那時低潮、沒有方向,自覺一無是處,經過蘆葦學院的訓練,「我現在得到滿滿能量,有勇氣、有目標,正往夢想實現當中。」
不只學員,擔任指導的林老師,75歲,也在課程中重新肯定自己:「這裡讓我重新和社會接觸。」她教學生,親手做的麻布立體娃娃、布藝小袋也在店裡展售。
蘆葦女力也將合作對象外向擴散,包括其他社福機構,以工藝帶動公益,捲動最大效果。洪寧說:「蘆葦女力讓婦女找到發光的舞台,她們會覺得自己閃亮。」
艋舺與圓山:創造地方文化的新可能
龍山S-LAB已是蘆葦女力3.0。洪寧笑說,每一次的升級都是「被迫」的,都因為不得不搬遷而順應地成長。
2018年在大稻埕,後因都更搬到正義國宅,又因政府回收再搬到現址,因場地之故,龍山S-LAB增加店面,請在地無家者打造木作,蘆葦女力便有了展售店,加上建置中的圓山S-LAB、與大園教會合作的大園S-LAB,三地各有作用。
龍山站鄰近艋舺公園、龍山寺,是文化局場域,還需要花點力氣帶進人潮,未來希望能拓展為複合式商店,結合麻布生活風格、手作活動與咖啡,並緊叩地方文化,為宮廟、小吃店開發商品,與社區更多互動。
圓山站已募集到縫紉機等設備,但還在建置空間中,希望在充滿蘇活氣氛的圓山區作為蘆葦女力的研發基地與辦公室,以微型工坊方式打樣並小量生產,也展售商品,舉辦縫紉課程、也可出租教室。
用一個豆袋, 說一個浪漫故事
蘆葦女力作為社福團體兼社會創新,偶有不明就理的人還要求她們捐出部分銷售所得給其他更大的社福單位,這讓洪寧啼笑皆非,卻只能堅持理念:「我們透過生產帶動培力,改變婦女的生活,滋養地方文化,甚至改善整個生態環境。」
當進口商從衣索比亞進口咖啡生豆,那印著非洲傳統咖啡壺圖樣和「TAIWAN」字樣的豆袋,被蘆葦女力的女子們製作成包包,再被咖啡商帶回衣索比亞,這從產地再回到產地的過程,是永續的循環經濟,更是咖啡一次浪漫的旅行。
或者,就用餘布做一朵花吧。在手作的樂趣和成就感之外,還挽救了一片差點被拋棄的麻布袋,這是多美的咖啡故事。
蘆葦女力 Swing Reeds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B2(龍山文創基地) (營業時間請依店家公告為主)
FB:https://www.facebook.com/reedsfund
攝影/王星鑑
人們日常一杯咖啡,在氤氳香氣中,少有人想到這咖啡的來處與去處。
在萬華龍山寺旁、艋舺公園下,在捷運共構的B2層,一間小小的店,清一色麻布製品,那便是咖啡麻布豆袋在完成從世界各地運送咖啡豆來台的使命後,免於被扔棄的重生之地。
「蘆葦女力」賦予廢棄麻布豆袋創造婦女培力、永續環保及社區深耕的全新使命,以工藝帶動公益,豆袋與婦女都因此再度綻放。執行總監洪寧說:「有效使用麻布豆袋這樣的媒材去呈現人和物再生的價值,就是我們想要做的事。」
循環經濟:豆袋的再生之旅
「Swing Reeds蘆葦女力」為春芽公益創新發展協會旗下以社會創新為核心的微型品牌,2018年起和路易莎咖啡合作麻布袋加值計畫,結合社區婦女,將麻布袋再製成有質感的背包和生活用品,不僅為豆袋找到了全新的用途,也讓中高齡婦女在手作中獲得藝術療癒,並重新找到歸屬感與價值。
洪寧指出,蘆葦女力具備社會創新與社福團體的雙重屬性,走環保永續與婦女培力的雙軌策略,以婦女就業、婦女自我價值培力與身心靈提升、因應氣候行動和創新媒材研發提高麻布豆袋使用率的四大構面,捲動各界多元參與的跨域合作。
臺灣一年進口約四萬公噸的咖啡豆,產生130萬個麻豆袋,這些豆袋多數被丟棄,經蘆葦女力變廢為寶,一個豆袋的再生可以減少387克的碳排量,一年可為地球減碳1000公斤。
店裡展售的純手工製的麻布製品,經由巧思的框圖,將豆袋上的資訊紋樣保留成最美圖騰,再製成各式包包與小物件,為路易莎設計的提袋都到第四代了。洪寧說:「我們不做降級再生,而是透過創意,讓廢棄物達到最極致的利用。」
蘆葦女力還與台大森林系合作,將豆袋變成環保板材,最大化原始媒材的再利用價值;若還有餘布,也會送給園藝使用。另外,蘆葦女力也自2024年起與全家超商合作,針對逾4000家門市一天8000個以上的咖啡豆鋁箔包,研究製作實用性商品。
婦女的閃光舞台:從手作到人生綻放
讓咖啡豆袋綻放新生的,是女子的巧手。蘆葦女力不只是環保行動,更是一個婦女賦權的場域。
洪寧指出,許多中高齡婦女想重返職場,會希望做有意義的事,找到能發揮價值的職業,能自我實現、經濟獨立,同時也獲得社會支持與休閒活動,在手作活動中得到療癒與同儕感。
蘆葦女力提供的不是傳統職場,而是一個溫暖的過度空間,她們可以在這裡學習技能、參與手作課程,甚至成為講師,將自身經驗傳遞給更多人。
例如2024年的「縫寫自我」女性圖像活動,18至20名學員,年齡在30至70歲,有各種身分,三成是退休人士。她們平時忙於家庭、工作,也許已過了愛照鏡子的時候,經過學員互相拍照,她們檢視自我,為自己做圖像,不管是曾經的自己、理想的自己,在麻布豆袋上縫製出來,成為世上最獨一無二的包包,同時也完成了與自我的對話。
蘆葦女力還舉辦為期五個月的蘆葦學院。洪寧說,為讓學員在人生各種難關時依然能找到能量,S-LAB便提供舞台,幫助學員們生產、設計、展售,甚至當講師,安排業師全程「陪跑」訓練,安排實習。課程中還教看電費單,學員們要會算碳排,了解淨零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
在畢業典禮上,一位學員激動地說,當她回看第一堂課寫給自己的信,那時低潮、沒有方向,自覺一無是處,經過蘆葦學院的訓練,「我現在得到滿滿能量,有勇氣、有目標,正往夢想實現當中。」
不只學員,擔任指導的林老師,75歲,也在課程中重新肯定自己:「這裡讓我重新和社會接觸。」她教學生,親手做的麻布立體娃娃、布藝小袋也在店裡展售。
蘆葦女力也將合作對象外向擴散,包括其他社福機構,以工藝帶動公益,捲動最大效果。洪寧說:「蘆葦女力讓婦女找到發光的舞台,她們會覺得自己閃亮。」
艋舺與圓山:創造地方文化的新可能
龍山S-LAB已是蘆葦女力3.0。洪寧笑說,每一次的升級都是「被迫」的,都因為不得不搬遷而順應地成長。
2018年在大稻埕,後因都更搬到正義國宅,又因政府回收再搬到現址,因場地之故,龍山S-LAB增加店面,請在地無家者打造木作,蘆葦女力便有了展售店,加上建置中的圓山S-LAB、與大園教會合作的大園S-LAB,三地各有作用。
龍山站鄰近艋舺公園、龍山寺,是文化局場域,還需要花點力氣帶進人潮,未來希望能拓展為複合式商店,結合麻布生活風格、手作活動與咖啡,並緊叩地方文化,為宮廟、小吃店開發商品,與社區更多互動。
圓山站已募集到縫紉機等設備,但還在建置空間中,希望在充滿蘇活氣氛的圓山區作為蘆葦女力的研發基地與辦公室,以微型工坊方式打樣並小量生產,也展售商品,舉辦縫紉課程、也可出租教室。
用一個豆袋, 說一個浪漫故事
蘆葦女力作為社福團體兼社會創新,偶有不明就理的人還要求她們捐出部分銷售所得給其他更大的社福單位,這讓洪寧啼笑皆非,卻只能堅持理念:「我們透過生產帶動培力,改變婦女的生活,滋養地方文化,甚至改善整個生態環境。」
當進口商從衣索比亞進口咖啡生豆,那印著非洲傳統咖啡壺圖樣和「TAIWAN」字樣的豆袋,被蘆葦女力的女子們製作成包包,再被咖啡商帶回衣索比亞,這從產地再回到產地的過程,是永續的循環經濟,更是咖啡一次浪漫的旅行。
或者,就用餘布做一朵花吧。在手作的樂趣和成就感之外,還挽救了一片差點被拋棄的麻布袋,這是多美的咖啡故事。

蘆葦女力在萬華捷運站共構的B2層,是前店後坊格局,未來希望能加設咖啡座。

蘆葦女力的總監洪寧(左二)與林老師(左三)等夥伴,一起為豆袋與婦女找到新生的力量。

這些充滿手作與文青質感的麻布包,前身都是差點被廢棄的咖啡豆袋。

林老師的娃娃作品。

咖啡豆袋也能搖身變成花。

洪寧希望更多人支持蘆葦女力,實現永續環保,女性培力與社區深耕的目標。

蘆葦學院的成果牆,不同背景的女性在這裡找到各自需要的力量。
蘆葦女力 Swing Reeds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B2(龍山文創基地) (營業時間請依店家公告為主)
FB:https://www.facebook.com/reeds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