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南台灣大女Style聚落!為婦女開展精彩的第三人生
文/詹筱苹
攝影/Kris Kang
台南崇學路「多加思所」2020年7月開始在這個據點營業,1樓是美力商品的販售/展示空間,2樓是美力商品的製作工作室,其他樓層則堆滿來自各地捐贈的零碼布,他們的核心概念是「『多加』來自初代教會的女教徒之名,她用自己的雙手為窮苦的人縫製衣服;同時也教導他們學做縫紉,她所縫製的衣服代表她用實際行動表示對彼此相愛。『思所』代表思考的場所,讓每位50+婦女都能重新思考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
從生命的陪伴開始
多加思所不是憑空出現的,創辦人李秀蘭從事社會服務30餘年,距離多加思所2分鐘路程的「社團法人臺南市以恩關懷協會」是10多年前李秀蘭投入兒童課輔的非營利組織事業,多加營運長也是李秀蘭的女兒劉婷萱回憶,「以恩剛成立時我才高中,一開始沒找到據點,每天都有10多個小孩在我家客廳寫功課。」現在的台南市區的以恩有40多個孩子,台南市佳里區還有另一個據點,李秀蘭驕傲的說「幾年下來,好幾個孩子都上了大學,還有讀了台大、成大、甚至讀到研究所,現在都還會回來幫忙。」最近他們徵集孩子的意見,在2樓準備一間可以暫時躲起來讓情緒有出口的「樹洞」。李秀蘭回想起過往「我讀國中的時候,有很多負面情緒,後來去了教會,讓生命找到不同的出口。後來有機緣可以為和我當年一樣遇到困境的孩子創造機會,我也想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陪他們一段。」
為婦女開啟不一樣的第三人生
數十年過去,李秀蘭自己的女兒也已經長大,甚至可以用自己所學,為母親的事業助力,一直往前衝的李秀蘭也想在以恩之外,再多做點什麼「婦幼本來就一家,我想跟著自己的生命歷程走,用同理的角度相互扶持。」於是他們在社會現狀最艱難的疫情期間成立多加思所,邀集50+的中高齡女力,拿出自己磨練超過30-40年的車縫技術,轉換成具有經濟價值的商品,「我們有一個阿嬤,國小畢業就在工廠做車縫,雖然年紀大了,但技術還是非常了得。」多加思所2樓的工作室,可以實際看到資深女力們真實的工作現場,多加的所有商品都是擁有30-40年深厚職人底蘊、Made in Taiwan的純手工。李秀蘭也苦笑說「很多人看到『大女』會聯想到二度就業,我都會說『我們是一度到底!』社會有太多對50+女性的標籤,我們更希望做到的是,大家喜歡商品、看到商品的車縫細膩之處,才觸動想了解更多製作背後的故事,比如我們最受歡迎的漁網包,沒有深厚的技術底子,是車不起來的。」
多加思所得第一個產品是利用零碼布結合新魚網打造的大希望包,後來推出喜樂包,更在材質上做變化,加入象徵台南在地氣息的漁網,劉婷萱解釋「使用漁網也想回應永續議題,另一方面漁網台語是希望的意思,也代表我們的祝福。」李秀蘭笑著說「我們想做一件祝福的商品,也計畫帶多加很少離開自己生活環境的大女夥伴們去環島,做一件祝福全國的活動。我們對怎麼賺錢、如何建立商業模式的概念很欠缺,但我們很會祝福別人,反正走一步算一步,慢慢做、什麼都想試試看。」
目前會固定到多加思所上工的女力有7位,負責推廣的劉婷萱說:「2024年我們做了很多擴散,到台南各地教學、提供課程、分享擺攤經驗,現在加起來大概有13至15位衛星夥伴,我們也會提供薪水,讓她們有實質的工作動力。」李秀蘭同理的思考到「多加思所的目的不只是讓女力們有工作,『第三人生』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做一個彈性快樂的工作終老。」現在固定上班的7位夥伴,有人2點半就要去運動,還有阿嬤一大早會去廟裡當志工,過中午才會來上班。李秀蘭還希望可以再多做一點,「有些媽媽從來不曾出國,去年我們做了一次,對大家來說這個體驗實在太棒了,接下來無論如何都想為她們創造更多這種機會。」
聚集南台灣大女之力的新型聚落
接下來多加還希望擴大影響力,2024年她們承接台南中西區濟生街、前身為仁愛修會使用的聖十字架天主堂,劉婷萱解釋「我們希望把這裡規劃成大女Style聚落、第三人生選物店,向外串連更多女力商品,讓阿姨、姊姊們各種形式的作品,可以在這裡被看見。」例如有人很會畫畫,但開畫展的成本太高也沒信心,可以把這裡當作被看見的起點;其他像編織、果醬或辣椒醬等食品,走向通路就需要量,這裡可以讓大女們沒有負擔地做各種嘗試。「可以把這裡想像成固定版的市集,只要有不錯的商品都可以在這裡販售。」
除了商品展示空間的固定版市集外,這裡還有多功能大教室,提供講座、教學活動;也計劃每半年至3個月,推動社區共食,開啟社區老年化人口的新社交場域;這裡更是專屬大女們的共享空間(概念來自於創業者的共享辦公室),將設置針車、提供材料和桌子,讓大家在這裡可以盡情創作/工作。
如果有資金挹注,她們會先把這座60餘年天主堂的結構問題解決,盡快在2025年讓大女Style聚落開張,如果沒有,她們還是會朝這個方向努力前進「沒有錢,我們就走慢一點。」可以期待的是,這個大女Style聚落,將囊括更多技能、帶來更多精彩的人生故事。
多加社會企業社-大女Style聚落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 濟生街臺南市中西區濟生街13號
(營業時間請依店家公告為主)
官網:https://doplusthink.com/
攝影/Kris Kang
台南崇學路「多加思所」2020年7月開始在這個據點營業,1樓是美力商品的販售/展示空間,2樓是美力商品的製作工作室,其他樓層則堆滿來自各地捐贈的零碼布,他們的核心概念是「『多加』來自初代教會的女教徒之名,她用自己的雙手為窮苦的人縫製衣服;同時也教導他們學做縫紉,她所縫製的衣服代表她用實際行動表示對彼此相愛。『思所』代表思考的場所,讓每位50+婦女都能重新思考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
從生命的陪伴開始
多加思所不是憑空出現的,創辦人李秀蘭從事社會服務30餘年,距離多加思所2分鐘路程的「社團法人臺南市以恩關懷協會」是10多年前李秀蘭投入兒童課輔的非營利組織事業,多加營運長也是李秀蘭的女兒劉婷萱回憶,「以恩剛成立時我才高中,一開始沒找到據點,每天都有10多個小孩在我家客廳寫功課。」現在的台南市區的以恩有40多個孩子,台南市佳里區還有另一個據點,李秀蘭驕傲的說「幾年下來,好幾個孩子都上了大學,還有讀了台大、成大、甚至讀到研究所,現在都還會回來幫忙。」最近他們徵集孩子的意見,在2樓準備一間可以暫時躲起來讓情緒有出口的「樹洞」。李秀蘭回想起過往「我讀國中的時候,有很多負面情緒,後來去了教會,讓生命找到不同的出口。後來有機緣可以為和我當年一樣遇到困境的孩子創造機會,我也想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陪他們一段。」
為婦女開啟不一樣的第三人生
數十年過去,李秀蘭自己的女兒也已經長大,甚至可以用自己所學,為母親的事業助力,一直往前衝的李秀蘭也想在以恩之外,再多做點什麼「婦幼本來就一家,我想跟著自己的生命歷程走,用同理的角度相互扶持。」於是他們在社會現狀最艱難的疫情期間成立多加思所,邀集50+的中高齡女力,拿出自己磨練超過30-40年的車縫技術,轉換成具有經濟價值的商品,「我們有一個阿嬤,國小畢業就在工廠做車縫,雖然年紀大了,但技術還是非常了得。」多加思所2樓的工作室,可以實際看到資深女力們真實的工作現場,多加的所有商品都是擁有30-40年深厚職人底蘊、Made in Taiwan的純手工。李秀蘭也苦笑說「很多人看到『大女』會聯想到二度就業,我都會說『我們是一度到底!』社會有太多對50+女性的標籤,我們更希望做到的是,大家喜歡商品、看到商品的車縫細膩之處,才觸動想了解更多製作背後的故事,比如我們最受歡迎的漁網包,沒有深厚的技術底子,是車不起來的。」
多加思所得第一個產品是利用零碼布結合新魚網打造的大希望包,後來推出喜樂包,更在材質上做變化,加入象徵台南在地氣息的漁網,劉婷萱解釋「使用漁網也想回應永續議題,另一方面漁網台語是希望的意思,也代表我們的祝福。」李秀蘭笑著說「我們想做一件祝福的商品,也計畫帶多加很少離開自己生活環境的大女夥伴們去環島,做一件祝福全國的活動。我們對怎麼賺錢、如何建立商業模式的概念很欠缺,但我們很會祝福別人,反正走一步算一步,慢慢做、什麼都想試試看。」
目前會固定到多加思所上工的女力有7位,負責推廣的劉婷萱說:「2024年我們做了很多擴散,到台南各地教學、提供課程、分享擺攤經驗,現在加起來大概有13至15位衛星夥伴,我們也會提供薪水,讓她們有實質的工作動力。」李秀蘭同理的思考到「多加思所的目的不只是讓女力們有工作,『第三人生』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做一個彈性快樂的工作終老。」現在固定上班的7位夥伴,有人2點半就要去運動,還有阿嬤一大早會去廟裡當志工,過中午才會來上班。李秀蘭還希望可以再多做一點,「有些媽媽從來不曾出國,去年我們做了一次,對大家來說這個體驗實在太棒了,接下來無論如何都想為她們創造更多這種機會。」
聚集南台灣大女之力的新型聚落
接下來多加還希望擴大影響力,2024年她們承接台南中西區濟生街、前身為仁愛修會使用的聖十字架天主堂,劉婷萱解釋「我們希望把這裡規劃成大女Style聚落、第三人生選物店,向外串連更多女力商品,讓阿姨、姊姊們各種形式的作品,可以在這裡被看見。」例如有人很會畫畫,但開畫展的成本太高也沒信心,可以把這裡當作被看見的起點;其他像編織、果醬或辣椒醬等食品,走向通路就需要量,這裡可以讓大女們沒有負擔地做各種嘗試。「可以把這裡想像成固定版的市集,只要有不錯的商品都可以在這裡販售。」
除了商品展示空間的固定版市集外,這裡還有多功能大教室,提供講座、教學活動;也計劃每半年至3個月,推動社區共食,開啟社區老年化人口的新社交場域;這裡更是專屬大女們的共享空間(概念來自於創業者的共享辦公室),將設置針車、提供材料和桌子,讓大家在這裡可以盡情創作/工作。
如果有資金挹注,她們會先把這座60餘年天主堂的結構問題解決,盡快在2025年讓大女Style聚落開張,如果沒有,她們還是會朝這個方向努力前進「沒有錢,我們就走慢一點。」可以期待的是,這個大女Style聚落,將囊括更多技能、帶來更多精彩的人生故事。

(左)多加負責人劉婷萱、(右)創辦人李秀蘭,在多加思所好幾個房間都堆滿捐贈的邊布。

多加思所的商品都是大女們設計、配色、製作完成。

所有商品都是超過30年的職人們手工之作。

鄰近的以恩關懷協會,目前課輔40多位學生,近期更為孩子們設計一個可以釋放情緒的「樹洞」。

濟生街的聖十字架天主堂將被規劃為大女Style聚落,集結更多大女之力。

創辦人李秀蘭從事社會事業30餘年,希望能隨著自己的生命歷程,為不同的族群找到生命的力量。
多加社會企業社-大女Style聚落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 濟生街臺南市中西區濟生街13號
(營業時間請依店家公告為主)
官網:https://doplusthink.com/